職人企劃 craftsman project

o4 · 空調

炎炎夏日,回到家第一件事不外乎就是開冷氣,台灣四季如夏,冷氣在過去是奢侈品,現代是生活的必需品!談及空調師傅,同事們眼中的肌肉男,好溝通又盡責,還很勇敢(?),再刁難的位置,冒著被老闆碎唸的後果,盡其所能的幫助 ··· 在家是好爸爸;#在外是挨家挨戶的救世主!

今年是第十六年,在做空調之前,冷氣並不普遍,對此印象也不深,由於個性靜不下來,比起坐辦公桌,喜歡實做、邊做邊學!「坐辦公桌十六年?我想我是坐不住的。」不走容易學的水電!選擇了同樣有技創性的空調,有問題普通人難處理,夏季旺季;冬季穩定,於未來不可或缺,既然做了就不要去想多辛苦。

我不排斥老師傅的教法,每個人都還是會有自己的做事風格,因此不可能完完全全的複製上一代!我個人並無自己出去創業的想法,一來是我的負擔壓力沒這麼大,二來是我覺得還有蠻多東西要學的,就算真的創業,遇到問題也是邊做邊學,所以現在的模式對我來說剛剛好。

「做冷氣是萬能的!」一個月大致接觸三、四場案子,內容大同小異,但全新的環境,往往會有很多突發問題,做空調的對水電和木工,都必須懂一些眉角!尤其冷氣有自動控制這一環,只要懂空調,其它就不難!甚至能在需要的時候 幫家裡省一筆錢。

除了配合裝潢場,夏天會額外接到很多換冷氣和保養的需求,很多人會直言:「那個修冷氣的 ···」坦白講,他們說得的確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並不介意這樣的稱呼!每到一個現場,都必須當成自己的家在保護,做了十幾年,應是擔得起職人的身份,日復一日,除了專業與服務精神,最重要的就是 “堅持”。

時代不一樣,過去的學徒進來埋頭苦幹,不問學習的漫漫長路和艱辛,相信自己會熬出頭,但現代選擇多,學徒大多心急著學習,短短幾天就覺得自己做不來,前者毫無規章的熬,後者似乎又操之過急?如何在這之間平衡新與舊,也許是職人市場得以延續的關鍵。

Q:你怎麼建議想做空調的年輕人?

剛進這一行,從認工具、記流程開始,即便不是相關科系,也都可以進來學著做,本科系如果有技術師執照,基本上都會去大樓的空調維修組,不一定會來跑來做裝修,這一行,沒有什麼條件,有興趣、肯做即可,也不用很壯,因為每天搬東西,想不結實都難!建議年輕人 “做就對了!” ,學會空調和保養,每年你家的冷氣都可以省一筆錢,洗冷氣也可以自己來,這應該是很不錯的優勢吧!


Q:空調市場也 “缺工” 嗎?你覺得問題出在哪?

缺工的問題是一直都在缺的,我覺得最主要是這個行業,跟水電一樣,創業的門檻很低,有一台小貨車及基本的工具,敢衝敢做,也許學不到一年就可以出去接住家的空調安裝 (對裝潢的細項可能就見仁見智),一般來講,人在學習技術之後不會待很久 ; 沒心學的更是做不來就不做了,各種的情形不在少數,所以在空調這一行流動率算是很高,在公司若不算自己,師傅最多就是做五、六年而已。


Q:近年冷氣清潔服務竄起,你們怎麼看待這個行業?

他們本身就對冷氣應該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識,只是可能不想做安裝、修繕,而選擇單純做專業清潔和保養服務,這沒什麼不好!反倒讓許多人開始重視冷氣機清潔這件事。一般住家修繕、保養的話,我通常都會更注意,因為如果是服務大賣場,客人一般會回報給賣場,但做住家保養,客人一定會直接反映到我們公司來,因此在這部分我們會更加小心!畢竟不是空蕩蕩的家讓你去施作,已經入住了人的住家,空間保護作業更重要!



Q:工作上你最注重什麼事?

我們老闆相當注重 “人機關係”,工具也是職人的一環,買進日本 Makita 砂輪機、集塵電鑽等等,優質的機器絕對是工作的一大助力,從處處限制的有線,一一轉成無線配備,做起事情很方便!還有就是,如果工作上的技術沒有到,那很容易會反映在薪水上(還有影響設計師哈哈),禮不禮貌我個人覺得其次 ⋯ 我自己是最注重 “工作上把事情做好!”,通常兩年便可以獨立作業!我是還沒遇過犯錯到至今還在公司的啦(笑)



Q:您認為空調一職的風險是什麼?

要說最大的風險,大概就是外牆的部分,以前人為了省錢,師傅往往在沒有護欄的保護下,僅靠安全鎖進行室外機的安裝,其實相當危險且也容易發生意外!好在近幾年安全意識提高,比較有觀念都一定要加裝護欄,原廠經銷商甚至被規定「沒有護欄就沒有保固!」,率先保護內部的師傅。
現在還是有很多中古屋,仍然是沒有保護機制的,即便真的有需要,沒有護欄就不去修繕,以前就是真實世界版的「蜘蛛人」,當學徒邊看邊學,兩年後實際上場,硬著頭皮做!努力不要往下看!也沒特別怎麼克服,一切只能自己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