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企劃 craftsman project

o3 · 木工

「職人喔 ··· 就是職業達人。」在國台語間切換自如,今年六十多歲,興趣是蒐集木頭,有一頭瀟灑的白髮及同事口中敘述的“穩妥”,從事木工四十多年,理解能力特別好,什麼奇怪的東西他都可以做出來。

四十年前,室內設計還不流行,大家都是買現成的家具,早期家具又以木頭為主,不如現代有鐵件、系統櫃等多樣選擇。因此當年木工相當熱門,與一般代工廠比較,木工有技術也有發展,於是國中畢業後一腳踏入了家具工廠!按傳統進去學徒日薪一天才8塊(一碗陽春麵是2塊)

現在木工學徒入門月薪至少萬把塊,要不然沒辦法生活,反倒是我們師傅的薪資 ··· 已經25年沒有調整了!25年前一天領三千,現在還是三千。所以你們好奇為什麼現在沒人要學木工,論缺工的問題,原因之一大概就出在工資根本沒有跟著漲。

我也是被教出來的,怎麼不去教人家?現代教法會變,但有些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學習要有態度!技術與關鍵,師傅自然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有人看別人犯錯,他就不會重蹈覆轍,有人頻頻跌倒,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跌倒?想成就大事,要先有良好的認知。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前輩大多遵循過往的經歷,用自身經驗去帶人,即使到了缺工的今日,大多對觀念的改變和行為仍是相對被動的,且說老一輩說的話已經很少年輕人會聽,要突破刻板印像、傳承技術,還是年輕人容易改變年輕人,改變社會也相對有說服力!

現代五金一直在變化,我們還是要去克服,怎麼安裝、怎麼解決問題?都要跟上時代並銜接,我是職人 ; 也是工人,有工作給我,我就做。到了這年紀我已經不會想轉型,但我看好現在的年輕人,也很樂意帶人!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木工這份技術讓我生活安安穩穩,我會做到不能做為止。

Q:木工也有“缺工”的情形嗎?你覺得問題在哪?

有啊,但我個人覺得是大環境與工資的關係!我二十五年前就領三千了現在還是一樣,沒有成長性是一大問題。再來,台灣面臨「少子化」的趨勢,幾乎有小孩的都很寵,自然不會想要孩子去做辛苦的工作,沒有接觸這種環境的人很多,怕吃苦更多!即使木工未來賺得不比外面少,但以我的了解,年輕人不會想這麼多,他們追求年輕要及時行樂,因為養家活口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遙遠的事,現代賺錢管道很多,大家都會優先選擇自己喜歡又不麻煩的事情去做。


Q:為什麼年輕的時候毅然決然選擇木工呢?

當年做木工比鐵工賺錢,家具都是以件計量,做得越多 ; 賺得越多!進家具廠後,除了興趣之外,主要是想學習技術,但並非一開始就有錢賺,8塊的日薪就想成是當學徒的零用錢,工廠有供三餐伙食,晚上就睡工廠,抱著學習的心態慢慢熬,要很有耐心,要不然早就掰掰了!學徒一併都是從打雜、打掃和搬料開始,不要小看打雜,打雜其實是磨練心性,把小事做好,看能不能沉住氣?大約半年後就會讓你實際操作。


Q:有沒有想過自己出來做?而不是當底下的師傅?

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最大之一就是房地產,建商倒的倒,一個倒一個,倒到下游,不少設計師跟屋主拿完錢就跑掉,我們木工(消費者也很倒楣),做了沒拿到錢,後來怕了!比起當老闆,當師傅心情比較好,不用去承擔風險,也不用管理底下的工人、工資,雖然賺得比較少,但至少養的起自己,生活還綽綽有餘啦!有案子就做,自由自在,活得快樂比較重要!



Q:您認為木工一職的未來性是什麼?

時代在推進,木工耗時又昂貴,現在人為了方便和快速,總是追求省事、便宜一些的系統櫃,大家可以直接買現成的回家裝,還有天花板,因近年來的防火規範,已經越來越少在上面加裝木作。木工主要以現場尺寸施作,有問題都可以當場解決,系統的話就是四四方方的規格,沒辦法以現場高度去釘,從工廠裁好,送到現場發現歪歪扭扭或尺寸錯誤,想改就來不及了!相較下來,木工比較有彈性、費工卻獨特,未來一定會面臨轉型的考驗,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Q:如何建議現在的年輕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樣的思維已經落伍了 ··· 現在的年輕人,如果你唸書唸得好,那就往讀書去發展,但若你不是讀書的那塊料,就要認命學習一技之長,尤其要學有技術性的東西,眼觀大局,才不會被取代,靠勞力的話,越老越沒有本錢,會漸漸被淘汰 ; 但靠技術的話,隨時間歷練,像打怪一樣等級會越練越高!以後甚至可以作統包、老闆或管理。如果真的對木工有興趣,我會推薦先做木工(比較複雜),之後再學模組化的系統櫃,比較好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