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劃 furniture planning

─ 家具企劃(四) · 瑪黑家居選物 ─ │ 甘納設計 │

「家具會讓空間變成真正的“家”。」Samson 擁有一脈豐富的家居視野,遊走在不同國際家具品牌,透過拜訪不同國家,探索各式現代化的設計,在滔滔不絕的談話裡,提及包羅萬象的設計選品,那份喜歡的家具、家飾的真摯,溢於言表。

與家飾品的緣分源自幼時外婆開設的傳統碗盤店,接觸各式尋常杯盤碗筷,藉由實際與消費者互動,慢慢熟悉家飾、餐廚品的市場需求。此外,逢年過節媽媽喜歡將家中布織品、碗盤汰舊換新,於聖誕節妝點布置,這般創造節慶、生活儀式的營造,在耳濡目染下,彷彿也承襲了她對家居佈置的堅持。

大學時期在生活工廠打工,這份經驗啟發了我對“市集雜貨”的概念,開始對空間有更多的堅持:空間擺放香氛、新潮的餐廚碗盤、燈飾,整體調性要完整,預設好!在工作的影響之下,同步也開啟了日後從事家居產業的志趣。

第一份正職是瑞典家居品牌IKEA,從業近十年,最大的學習是以功能切角、合宜的價格推廣至全球多數的消費者,藉由瑞典培訓課程,參與門市的建店規劃,領略不同國際視角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如何具體呈現在地化?雖皆出自於IKEA,但各地市場混搭的層次都不一樣,說明了軟裝輪廓的豐富與多元。

隨後加入H&M HOME,一個以時尚趨勢、設計為導向的家居品牌,始終把個性化和獨特性作為家居首旨;Crate&barrel 則以上選優質材料來探索形式與相似性的聯繫,無論家具採用何種材料,都是恆遠流長且不會被潮流趨勢影響的經典。“小孩是未來的主人翁!”隨附企業或主線品的發展,以上家居品牌都設有母嬰專用的系列商品,這樣的公司不只是在賺錢,而是在“買未來”,以長期目標做為投資發展,而非侷限於眼前的挑戰。

進入瑪黑家居後,透過優質品牌的集結,讓我實現作為『為生活而設計』的家居造型師,綜合過去產業經歷,為附有手感,帶有觸感溫度的系列商品,打造出一個個溫暖靈魂的居所,適合冒險家、懂故事和內心狂野的人,持有的品牌看似相互競爭,但彼此關係卻很友善,背後會共享許多環保永續的資訊。

從單純享受到不斷思考品牌的營銷策略,再到去年配置自己的家,期間給予我的挑戰和改變是“獨特”的!甚至好奇五到十年後,再次配置空間又會呈現出什麼不同?對家具我首重實用、滿足功能與可負擔的價格,避免暢言“歷久不衰”的價值,畢竟人的喜好會隨附年齡、眼界的增長而逐步改變 ···「 東西一用五十年。」不難發現這樣的家,一成不變。

每個人家中都有一盞 &Tradition Flowerpot 了嗎?每個人家中都有一件 f erm LIVING 的布藝品了嗎?
答案是:「沒有。」或許較同業晚進入這個市場,但對是否能普及生活我們仍充滿自信。生活是豐富的組成,不同品牌混合得宜,更能走入日常!走入瑪黑家居實體店,從沙發、坐椅、餐桌到使用的食器、杯盤,迎來最為真實的“使用體驗”,藉由實體門市能準確表達不同商品的面貌,透過與銷售人員的互動,消費者更能充分掌握資訊。

「如何立於不敗之地?怎樣才不會被超越?」
綜合一路以來的從業時光,與在瑪黑家居的光景,結合畢生所愛、信仰以及志趣,彼此協同並付諸實現於家居市場。風格是種長久的堆積與淬煉,我仍堅信這是最難以被取代與模仿的價值,我想讓同屬於歐美這樣俯拾即是的家居生活美學,無論走到哪,哪裡都有。

Q:大家再買家具的時候,似乎經常為買而買?

「沒有人不回家!」一個人再忙,總是要回家吧?
家具將房子變成了家 ( 空殼變成人味) ,決定了空間的外觀與風格的定調,影響場域的活動、焦點、佈置和功能,我們可以聚焦1-2 個自己喜歡的風格、事先仗量、列出需求/規劃、走訪實體店家、預算配置等等。客廳空間的採購首重沙發,而後才是咖啡桌、邊桌系列單品;餐廳空間首重餐桌,而後才是餐椅或餐板凳,皆以消費者直覺性的選擇為主!家具是基於實用性(簡單的坐椅)或營造空間美感的可移動物體 ··· 回顧過去,當人們在考慮家中喜歡的物品時,即可想像一下如何以家具講述你的家庭、生活和回憶的故事。



Q:因為價格的不透明化,所以消費者更不可能有下一步?

「當價格不夠透明時,市場有辦法做大嗎?」
瑪黑家居的商品價格就同國外品牌一樣公開、透明,內會詳述品牌資訊與規格細節,不僅可以在街邊店、百貨專櫃觸手可及,堅信透過商品資訊的普及與觸擊,拉近設計家具與消費者的距離。網路上,價格不夠透明主要是關乎廠商間的“競價關係”,但對市場而言,比價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網站搜尋不到公開透明價格,反而給了復刻品、淘寶機會混淆大眾的價值觀。促進價格透明化亦可大幅降低“拓客成本”,消費者在網站搜尋資訊後主動上門,結合不同專櫃門市的優惠活動,將行銷傳散費用直接回饋給消費者,將內需市場做大,才能迎來健康的消費環境。



Q:怎麼看待市場其它廣為人知的家居、生活品牌?

IKEA 創辦人Ingvar Kamprad 曾說:「當你擁有了第一個家的時候,IKEA 絕對可以滿足你所有的需求!」無印良品也是。IKEA 和無印良品經常被放在一起比較,因為他們有著同樣業務範圍,兩者都是追求自然、純真融合大量的北歐設計。IKEA 作為北歐風格權威,戰後人們厭倦緊張和高壓,渴望溫暖氛圍,迎來北歐設計豐富的有機主義、斯堪地那維亞,鮮明、清新簡約、永續、和諧與更多自然樸實的氣息。無印良品則強化了日式的簡約、侘寂,推崇產品的本質與結構,將功能主義結合當地工藝。有多少預算就該錨定契合的期待,錯誤的使用方式及錯誤的期望,往往讓人誤會商品本身的價值。兩個品牌相似卻又相互不衝突,共同點之一是價格都很透明(單價、安裝、運費)操作市場皆不以喧囂的方式,而是很平靜、樸實的融入生活。

我避免將同行作為競業關係,反而是一起努力,共創品牌價值的夥伴,共同的對手應該是盜版家具業者。不只是單純的銷售關係,而是從生活的本質去調整消費市場,讓代理商、設計師、消費者可以進行透明的對話,共同將經典設計普及到日常生活中。



Q:買家具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我會建議客人不要把家具做死,舉凡系統櫃、木作做滿。基本上買家具最重要的事情可分為三項次,定義空間、極大效益與風格型態,家具可以為原有空間強化功能與彈性,究竟有無符合一個人的生活習性?想像一下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的人,那是否要在客廳擺放一張符合用餐高度的咖啡桌?極大效益 = 一物多用, 在後疫時代你我都不難察覺,書桌、餐桌間的界線變得模糊,人們不僅在餐桌進行用餐或休閒時光,像指導孩子作業、視訊會議與工作等各種可能!多重機能的使用已然是明確發展,而非單一目的。在風格型態上,為了符合室內設計,往往需要獨具魅力的風格選品,還要同時避免空間的矛盾,會需要倚賴有經驗的角色,挑選既能滿足功能所需,兼容視覺衝擊的物件,以上皆是我認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價值。



Q:原廠與訂製家具各別的優缺點?要特別注意什麼?

訂製家具有很多好處,但我還是建議要透過經驗豐富的人來協助比較恰當。依據業主本身的喜好或針對空間量身訂製,但因『量身打造』,所以有很大的“排它性”,市面上找不到一樣的東西。訂製家具能將空間的畸零地做更好的發揮,擁有個人化的特質;缺點是價格較為高昂,廠商的風險也隨之提高,像做壞或下錯顏色等等,這些都是管消費用之一,這是大家比較不了解的事情,其中最不樂見的狀況就是,因為買不起原廠,而用訂製的( 復刻)。
原廠( 半定製家具) 有許多豐富優質面料可供選擇,只是在尺寸、樣式有模組限制,唯一大家在意的就是交期,部分品牌至少要3-6 個月的等待時間。
現成家具擁有完整的家具線,種類繁多,消費們可以從各種顏色、款式、設計進行選擇,庫存較多,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一件作品的美學設計上,最大的好處就是在陳列室購買時可以查看家具的尺寸和做工。建議若要買原廠、訂製家具,一定要找有保固、信譽良好的商家,無論訂製或現成,各有優缺,取捨永遠在消費者手上。



Q:這幾年,是否發現市場有什麼樣的轉變?

這兩、三年,消費者在購物上開始關注環保與生態,例如有沒有FSC 認證?有沒有甲醛?內裡的纖維是有機的嗎?一件家具畢竟每天使用,所以要考慮的事情變得非常多,意味著“高質量”的家具是未來消費的趨勢,不再只是快速、便宜的二流選擇,損壞了不心疼、丟掉也不易增加地球的負擔。前陣子參與IWD 國際婦女節論壇,瑪黑家居受邀參與品牌場佈,呼應主軸『女性』與『永續』,以丹麥家居品牌 ferm LIVING 為例,從圖騰、色彩、面材展現女性溫暖柔美的一面,並以大自然為出發點,懷抱對環境溫柔責任使命,特別選室、內外兼容,塑料回收的家具系列,還有100% 回收玻璃的餐廚品。女王節不僅僅是電商締結的口號,而是將品牌帶入、結合女性議題,傳遞品牌真正的價值。



Q:一個家裡,室內設計的角色是什麼?家具的角色是什麼?哪個認為更重要?

室內設計的核心是人們與特定空間互動的方式 ··· 對於那些不屬於設計創意世界的人來說,室內設計師似乎只是一個“裝飾師”。事實上,一個空間裡看不見的東西,設計師通通都要會處理才行,室內設計的任務是針對空間的互動、調配與管道運用,依據業主的日常型態,規劃合宜生活節奏的規劃,並非單純裝飾居家。有很多人認為聘請設計師來規劃空間,必須肩負軟裝挑選,然而這是兩項不同的專業領域,需要相互對話,而非期許設計師無限斜槓。無論住宅或辦公室,購買家具軟裝都是在即將搬入時決定並完成的,以時間軸來講,室內設計面臨的挑戰是現在與未來,關乎下半輩子的空間;家具軟裝則多半是即將面對的挑戰,關乎即將入住的滿足條件。與此同時,我認為但凡有使命責任的設計師,會先帶客人去看家具,從家具的喜好去推敲業主喜歡的裝修調性。在家具軟裝,我認為擁有多少的條件,就做多少的規劃;市場上有許多品牌、價位可填補空間的空白,質量好的選品同畫龍點睛,終身受益,避免再以絕對價格綁架預算在單一項目上。



Q:疫情是否有影響到瑪黑家居?

 群眾待在家的時間變多,我們被迫放慢腳步,在家的『舒適感』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疫後帶來的挑戰,包括生活型態的改變,連帶作業線缺工、原物料短缺,影響商品交期。因此,從世界各地採購的成本節節升高,特別的是,即便面臨諸多挑戰,當今顧客對家具的需求卻從來沒有削減過,反而持續提高,在家待久了,群眾開始會思考「我應該要投資更適合自己的家具。」改造原有的生活空間,使之更愜意、更喜歡在家。
這場大流行病以一種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方式將我們的社會凝聚在一起,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共同願望,讓普遍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定時更具生態意識,趨於投資於高質量的產品,而不是二流、便宜的選項,尤其是容易壞掉、扔掉會增加地球的負擔以及過度消費的問題。以往人們會前往距離自己最近的門市體驗,但現在多轉變為線上下單,大概與過去幾年被限制在家消費有關係 ( 再次強調!網上價格透明化很重要) 家具需求的增加,連帶滾動的不只是線下,線上交易劇烈成長,是我認為和過去市場蠻大的差異性。



Q:瑪黑家居的角色及定位你認為是什麼?

瑪黑家居的定位核心為『 BoBo 布波族 (bourgeois bohemian) 』意為90 後的新興中產階級,懂得享受生活,不隨波逐流,擁有波希米亞風格的創意與自由,並追求有個性的藝術家生活,你會發現相對於大眾審美的精緻商品,BOBO 一族的特質,反而更喜愛經典、耐用的特殊單品。
隨附產業深耕,嘗試以『攤提』的概念持續推廣,最新一代的iphone 出來,群眾會想購買,那為什麼不以相對價格買張單椅?我們持續向消費者保證,我們一直在努力、調整和投資新流程,以解決商品供應、溢價的問題,確保在當今設計和質量上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質家具。
我們持續在線上、線下朝向多元化 ( 多渠道) 經營,電商平台轉換,吸引更多商家、品牌的進駐;重視美學、摩登簡潔的設計,以選項豐富、實用、親民價格,帶來設計鮮明、優質的好東西,讓好的設計普及化;讓大眾能負擔得起。線下實體更聚焦在創建獨特的『沉浸式』空間,從根本的生活型態去解決這些人對於家居市場的期待,持續以全零售的特點去普及內需市場,為消費者而存在,伴隨地域性的差異打造符合商圈的結構,對質感、美好生活的想像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從台北開始,最後擴散到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