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劃 furniture planning

─ 家具企劃(二) · 美力男子飾物所 ─ │ 甘納設計 │

在軟裝的產業裡,把案子做“漂亮”,我想是基本的,但若都單純著墨在外表的部分,其實空間很容易流於形式,我希望可以透過物件的敘事,慢慢深化並強調空間內無可取代的個性與靈魂 。

我常說「 空間的硬裝和軟裝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在跳一場探戈。」是不同專業間的一場“進退關係”,當空間設計需要發揮的比例大,那軟裝和家具就是一種陪襯, 但若家具是主角,那設計的比例就要適度留白給軟裝去發揮,這兩者關係其實密不可分,更是相輔相成。

我在規劃與配置家具上,一直都是蠻叛逆的人,因為我其實很怕做無趣的案子( 笑 ) ,當然,一下子去顛覆設計師或業主的配置邏輯,是行不通的!所以我比較擅長的方式是在同中求異,再來循序漸進的引導,但我發現,並非大家無法接受新的家具型態或不同的風格與規劃,主要原因在於這些畫面和物件,本來就鮮少存在於大家的腦海中,所以這部分確實需要收集情境資料來輔助溝通,雖然要花時間、慢了一點,但,「不嘗試,你就什麼都沒有。」

尤其『軟裝』這一塊的資訊量,相較於我們,對部分設計師與消費者來說,仍然是非常缺乏的,因為家具本身的深度與歷史絕對比任何人想像都來的龐大,也無法在隨便的短時間內融會貫通,軟裝的美感比較算是一種 ··· 逐步的養成。

現今大家吸收到的資訊,眼睛看到的都是整體空間的呈現,比較少人會將家具或物件獨立拉出來做進一步的討論,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兩年前成立了『美力男子飾物所』的自媒體平台,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透過簡單和輕鬆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多多了解這些經典家具。

其中有個單元叫做『經典美力』,可以看到無論單椅或沙發,都是以“圖卡”的方式呈現,因為我記得小時候初次認識字母 ABC,就是以這種直白而簡單的方式,再者現在的人多半是圖像記憶,在閱讀圖卡後慢慢對這些經典單品有基本的印象,再來一一了解家具間不同的風格與脈絡。

經營這種知識類的平台不容易,因為它有很多資料需要被考察,我在寫文案的同時,也得到許多回饋,除了促使自己往下鑽研,更幫助自己在講述這些品牌價值時更有說服力,同時也期望透過平台找到一些對產業有共鳴、志同道合的朋友,最終目的就是想把這些有故事的“家具”,推廣到大家的日常生活裡。

身在產業這麼久一段時間,我覺得我比較幸運的是,以前就學時期正好專研過造形與工藝藝術,這部分與家具『材質』的製作可是息息相關,自己做過木工、研磨過金屬,所以更能尊重、了解一件家具從無到有的製作和工法,也因此更有力度去講述一件產品背後無法取代的價值。

軟裝產業就像迷霧,直到最近才漸漸有撥雲見日的感覺,而空間軟裝的觀念也開始被重視。雖然我們推廣的是品牌家具,但平價家具也很好,是讓消費者在市場擁有更多不同的選擇,以服飾為例,形同有精品大牌,平價的有 Zara、 Uniqlo 等,而軟裝工作最大的課題,即是透過有邏輯的整合來混搭空間的價值和美感,在未來菜人人都有,關鍵是在於如何炒出這盤好菜?讓空間更具溫度與故事。

Q:怎麼看待市場上家具的仿冒品?

我認為這其實是種「雙面刃」的效應,因為你不得不否認很多人都是從各種通路市場看到所謂的”致敬版本”,才開始對這些設計家具有了初步的了解,像最近席捲 IG 被冠上網美風格的毛毛蟲椅,若是沒有網路上大量曝光帶動潮流與討論,你覺得會有多少人知道這張來自法國品牌有著 160 年歷史 Ligne Roset 的 Togo 沙發呢?但值得反思的是又有多少人會願意花時間再去了解這張沙發的原型設計與故事?
這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當消費者先認識了所謂的”致敬版本” ,他們其實無法正確辨別或認知到他購買的是所謂經典設計的”致敬版本”,當有天有機會欲回頭了解同款的原裝家具品牌,在價格與價值觀念上便會產生很大的落差,這時要再教育這其中的差異性,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重新建立。(Ligne Roset 的Togo 沙發的圖,BOGI提供)



Q:工作這幾年,有什麼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有趣的事情當然很多,但比較多的是對這個產業的感觸吧!
記得有一次我去看一個北歐生活的展覽,赫然發現我平常建議給客戶一隻非常經典的保溫瓶被高高的置放在展台上,還寫著請勿觸碰!那時心想日常這麼輕而易舉接觸的生活物件,怎麼當下就開始有了距離感 ! ?當然展覽是一種形式,也是以不同的方式去傳遞並講述這個物件的價值,但內心總覺得,生活類的物件好像不應該是這樣?畢竟我們想強調的是物件帶給生活的日常與態度,應該要更可以“融入於生活”,當然透過展覽被了解是一種作法,但這種方式也彷彿更加深了大眾對這些物件的距離感,甚至在沒有全盤了解透徹的狀況下會更顯得有點遙不可及?
家具家飾類的展覽其實有許多種不同的『展示』方法,我個人其實很欣賞日本某些這類型的展覽,你可能會很訝異他們把這些設計家具就這樣零距離的擺放在地上,甚至讓大家都有機會可以好好的體驗,透過展覽卻同時肩負了教育價值的部分。(Stelton 啄木鳥保溫瓶及日本家具展的圖,BOGI提供)



Q:大眾可以先做什麼功課,再來規劃家具?

我覺得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生活模式與習慣,再者才是收集自己想要的風格是甚麼?可能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家裡面一定要有客廳、餐廳,書房等等,但我覺得在疫情後大家的生活習慣都有很大的改變,舉例來說也許在家辦公的機會變多了,那我覺得就可以思考是否讓餐桌與工作區域合併成一塊,然後放大這個區域,遵循這樣的需求來規劃並找尋合適的家具。當然每個人的生活需求都不同,也正因為這樣家具才需要”被規劃” 。我也很建議平常可以到家具店走走逛逛,一方面可以多增加自己對於未來空間的想像,也可以透過逛家具店來慢慢找尋自己有感覺的物件,然後就可以用喜歡的單品去延續未來的定調與配置。



Q:不少人覺得高單價的家具很難以親近,你怎麼想?

比較高單價的家具必須要從不同的面向切入與了解,甚至是體驗。家具通常都有自己的歷史背景、品牌想傳遞的風格,製成與工法我覺得也是一併需要去了解的部分,如果單純僅從價格來衡量與判斷,對這些美麗的家具其實有點不公平。
我自己曾銷售過一個將近百萬用漆器工藝製作而成的櫃子,但正因為我自己有做過漆器工藝的經驗,所以我完全了解這個工法運用在家具的製作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對於高單價的家具,我建議還是要花時間去了解它的背後那顯少被看見的價值,當然現在家具在市場上有非常多的選擇,可以先了解自己對於一件單品的預算,再從合適的價格區間的品牌來做挑選即可,這邊我還是要強調,並非所有的品牌家具品牌價格都是如此難以親近的。



Q:很多人都覺得原廠交期太長,你是否也覺得是一種缺點?

我覺得家具的交期時間長,不能算它的缺點,如果你本來就了解品牌家具等待其實是很正常的狀態,既然知道需要等待,在家具這一塊的規劃上更應該要提早作打算,不然最後也只能將就著現貨,但通常現貨就會有尺寸不合或是顏色、材質、風格與整體空間不協調等問題,這樣其實是很可惜的!所以交期長這件事對我而言反倒會是一種優點,讓大家開始慢慢建立觀念,尤其是養成提早規劃的習慣。



Q:配置家具的時候,有沒有最常發生的狀況?

「早知道就早點來找你了!」這大概是我最常聽到業主說的一句話。如果本身非相關產業,也非念設計出身的人,其實很少會主動閱讀或是吸收家具的資訊,自然腦中就不會有這樣的資料庫或配置上的想法,而即便當你真正有心或是有興趣想了解時,大多數的狀態是你已經需要立刻決定的時候了!而最後家具的選擇就很容易變成一種“將就”,所以真的建議如果想要省時又省預算,還是要尋求專業的顧問,他們會協助引導你心中真正想要的風格、材質或造型,甚至給你一個專屬你平常生活習慣的配置方案。



Q:在工作的前後,對家具是否有改觀?

以前會覺得家具好像沒有這樣重要,但在產業待久了你會發現,家具是一種風格,甚至是一種可以代表主人品味或是講述空間靈魂的介質,同時也佔據了空間視覺非常大的一塊,因長時間與室內設計配合,所以看過太多實 ( 悲 ) 際 ( 慘 ) 的案例,空間即便做的再漂亮,但空間內的物件若沒有好好篩選,真的很容易會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