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劃 furniture planning

─ 家具企劃(一) · 大豫空間藝術 ─ │ 甘納設計 │

台灣這幾年出現了許多風格師、軟裝師,幫大家規劃一系列的家具選配,這些新興職業的出現,令人不禁思索,配置家具也有收費的價值?對大眾來說,認為只是在『拷貝』、『賣』家具的訂製廠商,實際上又都在做什麼?

五年前認識了大豫空間藝術的主理人欣倫,合作至今,把想要量身客製的各式業主需求託付於她,每一次的合作,尤在完成一個又一個家的過程裡,激盪不同的空間火花,她喜歡挑戰新鮮的事物與搭配,個性爽朗直接,一雙炯炯有神的目光,隨興盤腿坐在地板,侃侃而談關於家具的大小事。

接觸家具至今大概十二年,我仍可以很有自信的說「 對此一直都蠻有熱忱的!對“家具”,沒有改變過。」從多媒體設計出身,『家具』是我的第一份正職,從業務做起,後來在中國任職家具品牌的產品規劃與門市運營,因規模擴大不斷展店,經手每一家店的陳列與佈置,從中國回來後,便也嘗試著以這樣的模式來發展。

台灣做家具“設計”的人很少,這是與國外蠻大的不同,台灣業主提及喜歡品牌,大多會直接問你:「有沒有辦法做到與該牌一模一樣?」很少人會買單我們去重新設計的成本,有人甚至覺得,訂製家具說得好聽,講白一點就是拷貝,事實上,復刻也難以做到完全一模一樣,設計上出入還是很多,因手工的緣故,每次的製作,也都會有些許的不同。「我覺得台灣師傅的手工,很多時候也不輸給某些原廠品牌。」

消費者喜歡那些台灣有代理的品牌,但最後找上訂製,不外乎就是因為空間、時間和價錢這三者關係,原廠進口價格昂貴是一大考量,還有國外與台灣於空間使用的差異,像家具太大、沙發太深等等,最後就是預購及等待時間太長 ··· ( 半年起跳 ),我剛接觸訂製家具時,也覺得訂製比起原廠,有著很多彈性還有優勢 ··· 因為看過台灣師傅怎麼做家具後,你會發現用料跟製程很扎實,這樣的價格配上這樣的物件,CP 值很高。 ···

很多時候客人對選擇家具沒有頭緒,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每個人對家具的需求都不同,我會從日常習慣還有喜好下手,去推敲他需要的家具有哪些,有些人餐桌只是拿來推放,坐在那裡的時間不多,喜歡吃飯配電視,那客廳一張好的桌几就是必要的,又或者,放假喜歡窩在沙發上,那沙發本身的舒適度就格外重要,畢竟那是你一整天下來使用最久的家具嘍!

「 嘗試,就是我們的日常。」不少人會自行找工廠做家具,但那樣就等於花錢在“試“,很快會發現中間為什麼需要我們的存在。對我來說,以前的訂製家具是很樸實的,直至現代各式選品、展間與新生代品牌的出現,好像才帶來真正的不一樣。台灣做家具其實很厲害,但設計這一塊的發想我們似乎一直落後於歐美,材料方面也相對缺乏,以歐洲來講,其文化與藝術底蘊太豐沛,光是市景就差很多,如果想要改變真的要從觀念做起,提高對設計的友善環境。

Q:最早訂製家具是怎麼出現的?

期時候網路還不盛行,資訊也不發達,有家具的需求幾乎都會去文昌街 ( 家具街 ),但當年在文昌街並沒有流行“完全訂做”這件事,門市早期都是販售量產品,從推“半訂製產品”,改尺寸、顏色等等基本的開始,直到後來大眾對於想要的、接觸到的家具知識和視界的不一樣,尤其懂家具的人越來越多,才默默有了新的家具線出來,期間國外的新產品也不斷在衝擊台灣的家具市場,台灣不得不符合這樣的需求,訂製這件事就慢慢出現了。



Q:台灣的家具設計為何做不起來?

在台灣,大家對待設計的成熟度各不相同,舉例來說你今天在台灣想要購買一個昂貴的珠寶設計,通常材質與用料會希望能看到他的價格,用貴金屬、高級的鑲鑽等等,但在國外,高級珠寶它可以是一塊壓克力,而他的核心價值則是他的設計!價格因設計而被抬高,那是國外對於“設計”的認知,只因它獨一無二,反之,在台灣做訂製家具,儘管我們對沙發的結構、材質,針對細節與需求客製,但還是覺得這只是一樁『買賣』,其實在我們配置以及搭配材質的時候,這也是一種設計!將一個家具改了尺寸、比例,擷取它好的優點將缺點加以改善、優化,設計本身的過程也是這樣來的。



Q:很多消費者是不是都把軟裝與室內設計混為一談?

設計師 : 室內設計和軟裝這兩個其實是分開的,但大家都不知道,客人找上門,基本上軟裝也要默默吃下,除非有另外的家飾部,不然軟裝的服務費就是 0,因此我們經常委外給大豫或其它家具品牌來執行,以顧問的角色去協助,近年因社群的崛起,軟裝師、風格師等職業的出現,的確開始刺激大眾思考家飾、家具的搭配這項服務是否要收費?
在軟裝方面,我覺得國外走的比我們前面,他們很多獨立、大規模的軟裝公司,一個家從大到小的物件,有時只是提案的預算就動輒百萬 ( 包括後續工廠審圖、配材質 ),可見他們是很注重這項服務的!我幾乎每天都在閱覽國內外的資訊,找能在家具上發揮的材料,探討不同屬性的配置,想盡辦法讓家具與空間更貼合、更具融合性。



Q:如何看待現在很多的風格師?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軟裝師跟風格師,每個人的風格跟專長都不一樣,我喜歡看到作品的呈現,處女座的總是比較實際(笑),大家同在這個領域深耕,能透過網路有許多交流是一件很棒的事情,風格及美感本來就是個人主觀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Q:原廠與訂製,優缺點分別是什麼?

訂製有分全訂製、半訂製,在於可塑性的差別,其優勢就是可以減少大量等待的時間,雖說面臨的挑戰也不在少數,因繁複的訂製有時會讓售價超越原廠,那似乎就有點本末倒置了?原廠五萬的沙發,訂製下來要六、七萬,那你會怎麼選擇呢?其實好像沒有一定的答案,主要還是選擇性的問題,各種品牌各種定位,就好比購買一套訂製西裝,領口是為你打造的,釦子是獨一無二的,獨立的開版和產線,依據消費者的價值觀,也會衍生不一樣的考量和結果。



Q:都如何建議消費者做選擇?

設計師 : 甘納在早期是站在原廠主義這邊,但後期會轉念是想一個家裡面,不一定預算都要放在原廠,主要也是因為現在國外願意進大型家具的很少 ··· 像床組、餐桌還有一些大型商品,部分家具基本上看不出差別,當消費者的預算有限,我們就會建議訂製、原廠混搭,或全部訂製也是一種選擇,重點在盡量不讓家具去影響屋主搬入的進度,甚至是拍攝嘍!



Q:與其它家具品牌相比較,群眾區別在哪裡?

其實消費者蠻多都有重疊,對我來說較難去比較,因為很多品牌主要是代理與量產性質,而我們是走客製和生產,要看圖打版以及把一張設計草圖落實,很多時候像大型家具,我們還要參與到其結構、組成及收尾,我的客戶裡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消費族群,訂製家具願意花到六百萬大有人在,多年家具做下來,我很幸運能夠見識到許多上市上櫃的企業家和許多名人的住家。



Q:網路與實體的家具之戰,你覺得有何優勢?

時下網路發達,賣家具的人實在太多 ··· 而且不用人與人接觸,大家看到喜歡的家具 ··· 通常直接就買了!網路上有些甚至有保固期,如果我們只是純『賣』商品,那我們絕對比不過網路,所以實體訂製家具要有自己特殊的價值,懂得在服務上要求品質還有替消費者爭取實用的細節和比例,本身對製作的工法也要有一定的了解。